【信息采撷】
●光山县新材料产业园延链强链成效显著
●光山县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
●光山县按下产业项目建设“加速键”
【部门信息】
●财政局凝聚推进惠农补贴“一卡通”工作合力
●公安局打响夏季酒驾醉驾集中整治百日行动第一战
●市场监管局夯实农产品安全监管护航“菜篮子”安全
【乡镇动态】
●北向店乡“种-养-加”结合推动农业生态循环发展
●南向店乡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筑牢安全生产防线
●十里镇推进小额信贷“贷”动产业振兴
●斛山乡深入开展“三零”创建聚力打造和谐乡村
●凉亭乡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
【信息采撷】
光山县新材料产业园延链强链成效显著 成立专班专责推进,将平煤神马光山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作为全县“一号工程”,22天完成土地征用平整,开工67天即竣工投产。提供“保姆式”服务,免费为企业提供住房130余套、办公用房40余间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产品开发成效显著,继去年金刚石切割线投产后,新产品“光山造”钻石6月面市,产业园合成钻石年产量80万克拉。目前,已与印度切割企业签订5000万元供货合同,月销售收入2300万元。
光山县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 充分运用项目审批“多规合一”业务平台,加强部门协同配合,实施项目“并联”审批,在立项、用地、规划、许可等四个阶段,主管部门将审批时限缩短至2个工作日。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,加快未开工项目落地进度,同步提升水、电、气等公用服务质效。推行“联合验收即登记”,实施“多测合一”改革,选取光山新材料产业园超精细金刚石线等3个项目进行联合测绘。目前,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均实现平台办理,累计接件235件,办结率100%。(住建局)
光山县按下产业项目建设“加速键” 聚焦“1+1”(装备制造+纺织服装)主导产业,紧扣工业三年倍增目标任务,提升开发区项目谋划率、签约率、开工率、投产率和达效率。截至目前,已谋划主导产业项目32个,概算总投资78.9亿元,完成市定任务占比160%;签约项目10个,完成市定任务占比77%;新建及续建项目29个,已开工23个,开工率79.3%;投产工业项目8个,投产率34.8%。(先进制造业开发区)
【部门信息】
财政局凝聚推进惠农补贴“一卡通”工作合力 实施惠农补贴“资金一户管、服务一站办、补助一卡发、监督一体化”模式,将“一卡通”打造成惠农政策资金发放的“直通车”“加速器”。选定“一卡通”发放代办银行,完成系统预算单位录入、流程授权等前期工作。会同主管部门对“一卡通”工作实行全程监督、跟踪问效,要求乡镇严格做到政策宣传到户、名册编制到户、张榜公布到户、通知发放到户、资金兑付到户。截至目前,印发政策宣传单3.5万张,发放一次性种粮补贴资金2865.8万元,补贴11.63万户;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1243万元,补贴15.4万户。通过“一卡通”系统发放各类惠民惠农补贴资金38项、补贴资金3.12亿元,惠及群众77.18万人次。
公安局打响夏季酒驾醉驾集中整治百日行动第一战 交警大队启动一级勤务,全面加强警力部署和路面巡查,紧盯近期违法多发、事故多发以及餐饮、娱乐、夜场、酒吧、地摊的重点时段、重要路段。全面加强夜间巡查频次和密度,执勤交警严格落实“逢车必查、逢疑必检”。同时,向群众宣传酒驾、醉驾、交通违法责任后果,增进群众交通安全意识。行动期间,先后出动警力910人次,警车120辆次,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245起,其中酒后驾驶24起,醉酒驾驶10起,无证驾驶8起。
市场监管局夯实农产品安全监管护航“菜篮子”安全 建立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,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、涉农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、生产企业自检三个县级实验检测室。依托农资监管平台,全面加强农药、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管理;加强全县96家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备案登记管理。同时,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、经营专柜、实名购买。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平台,对全县所有的规模生产单位应用质量追溯标签。目前,蓝天茶叶、正礼大米、联兴茶油等108家企业农产品拥有了“身份证”,扫码即可追溯产品生产企业、质量等信息。
【乡镇动态】
北向店乡“种-养-加”结合推动农业生态循环发展 该乡以发展“粮饲双优双高”再生稻为基础,大力发展湖羊、夏南牛养殖,实现粮食高产、饲料稳供。同时,对牛羊粪便进行堆肥处理,返填粮地牧草种植,形成绿色生态循环农业“种、养、加”一体化。截至目前,已建成规模羊舍近3万平方米,湖羊存栏3万余头;建成牛舍6000平方米,夏南牛存栏500余头;发展优质再生稻种植1万余亩,种植牧草、绿色蔬菜1000余亩;建成5000平方米有机肥生产车间,日产有机肥达20吨。
南向店乡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一是紧跟宣传教育。成立志愿宣传队,利用“固定+移动”“线上+线下”等多种模式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宣传,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。截至目前,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余份,开展知识讲座16场次。二是紧抓应急演练。组织开展雨季防汛、护林防火等各项应急演练培训工作,完善应急预案,备足应急物资,做好人员培训、设施器材维护等工作,切实提升安全防范应对能力。截至目前,共开展应急培训12次,安全演练5次。三是紧盯督导检查。定期深入九小场所、菜市场、沿街商铺等场所开展安全隐患摸排,建立“清单式”管理、“网格化”推进、“销号制”整改等工作机制,高效推进安全生产工作。截至目前,累计检查各类场所30余家,发现问题64处,已全部完成整改。
十里镇推进小额信贷“贷”动产业振兴 充分发挥镇村专干作用,全面摸排脱贫户金融需求情况,建立金融帮扶档案,确保“应贷尽贷”,同时与农商行互通对接,对贷款申请户做好评级授信工作,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。深入农户家中了解产业发展实况,从源头上严把贷款用途,同时采取“集中受理,专人负责,全程服务”模式,优化办贷流程。对临期贷款户进行实时提醒,协助银行清缴贷款并对到期后仍有贷款需求户办理转贷手续,确保风险全面管控可追溯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贷款259户,放款金额共计275万元,户贷率达到30.6%。
斛山乡深入开展“三零”创建聚力打造和谐乡村 通过“线上线下”开展宣传发动,提升“三零”创建工作的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。盯紧“零上访”,按照“杜绝增量、减少存量”工作原则,开展信访积案化解、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,及时掌握、预警、调处各类诉求和问题,做到合理诉求解决到位,无理诉求的解释到位。盯牢“零事故”,围绕道路交通、疫情防控、食品药品、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。盯死“零案件”,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,整合群防群治力量,开展巡逻防范。截至目前,共宣传报道20余次,发放宣传资料近3000份,走访群众8000余次,排查矛盾纠纷36件,化解36件。
凉亭乡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坚持统筹兼顾,科学谋划先行。积极发掘本村历史文化、农耕文化、民俗文化等,因地制宜制定各项具体措施,突出“一村一主题、一村一文化、一村一特色”。目前,全乡已打造各类美丽乡村示范组30余个。二是实施“三大革命”,提升村容村貌。持续开展五改一清活动。清除陈年垃圾和杂物,拆除违法乱建和无人居住危房,整治村庄杆线“蜘蛛网”。实施旱厕改造,累计改厕1622户。三是加强思想建设,推进移风易俗。通过制定村规民约,推广积分制、召开道德评议会、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方式,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。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16个,累计开展“饺子宴”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80余次,评选各类先进典型2000余人。